close

這是個人的感受,只是將它表達出來,希望和所有的好朋友們能繼續支持這些默默為後山的朋友付出的醫護人員,非常感謝您們,在美好的101年,都能達成新目標.

以下內容是轉載自"東基刊物--一粒麥子"--我在台灣偏遠地區行醫
    副院長 馬堅毅醫師
                                 (http://www.tch.org.tw)

      台東依舊是好山、好水、好好玩,不會無聊(工作充實),不會難過(路斷了也會通,還是過得去)。這裡的人很善良,深入了解就會感受到他們的純真;細細體會,就會發現台東的美,會怠受到這裡的環境非常適合居住。但在這裡醫療仍然落後,不僅醫師少,醫療的硬體設備也不足,難怪有些台東人會認為雖然繳交同樣的健保費,卻得不到與其它縣市相同的醫療待遇,長期的醫療城鄉差距一宜是台東人的痛。
      台東基督教醫院為小型的地區醫院,它緣起於50年前一位美國的骨外科醫師譚維義,因著上帝的感召及關愛台灣的醫療,寧可放棄在美國的大好前程,與妻子前來台東。他們選擇落腳於離市區約二小時車程,交通不便,醫療更缺乏落後的成功鎮。以診所形式開始門診,若看到極重症病人則將他們載到台東當時唯一的一家醫院(台東省立醫院),譚醫師深覺台東需要一所醫院來幫助病人,於是他向美國的宣教差會發動募款,蓋了台東基督教醫院。早期因募款有限無法蓋電梯,但手術室和病房設在2樓,譚醫師和同仁們就用擔架一一地將病人抬上2樓接受治療,這些珍貴的鏡頭看了實在讓人深感敬佩。譚醫師和這一批批的宣教士醫師、護理師雖然年老退休了,但他們的作為卻鼓勵著我們跟著他們的足跡,接續偏遠地區的醫療工作。
       現任呂院長有感於台東基督教醫院是一個深入社區的醫院,而且台東青壯人口多數外出謀生,人口高度老化,獨居和隔代教養嚴重,長輩和孩子除了需要醫療的照護,也需要生活的照顧和服務,於是推動各項社會福利工作,例如:到宅沐浴服務、送餐服務、居家服務、老人日托服務、獨居老人緊急救援連線通報服務及孩童的課後輔導等。這些都是以醫療為根基,秉持著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的精神,將宣教士醫師的美德發揚出去。
       台東基督教醫院為因應台東地區高齡化和失能照護的需求,更建構醫療、養護機構及社區連續型的健康照護網絡,特別規劃了針對失能照護、急慢性後期復原的照護專區---迦南銀髮生活福址中心(護理之家、養護中心、健康長者長,短住的活會館)。希望結合東基豐富的醫療照護資源,提供多元化、高品質的長期照護服務,並連結東基的居家暨社區照護網絡,讓失能的長輩展現生命潛能的同時,維護老年生活的尊嚴與價值,也能成為回歸台東地區家庭與社區的橋樑。
        台東基督教醫院長期召募不到足夠的醫師,往往2、3年就會異動,病人也不知所措,常常看不到固定的醫師,心裡的焦慮可想而知。雖然我們極力的尋找醫師,但苦無對策,探究的原因如下:1.學習機會少2.下一代教育隱憂3.醫療資源不足4.不夠繁華,  台東能有今天的醫療環境是許多的先進前輩和國外宣教士長期默默付出才成就的,深願有更多的後進能承先啟後,讓台東成為好人文素養、好休閒去處及好醫療環境之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pei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